2019年10月27日,歐洲又要轉回冬令時間了,當天凌晨歐洲中部時間(CET)3時、歐洲西部時間(WET)2時和歐洲東部時間(EET)4時,將校慢一小時,分別至2時、1時和3時,哪個歐盟國家屬於哪個時區,可看上面來自歐盟官網的圖片(GMT->WET;GMT+1->CET;GMT+2->EET)。歐盟執委會原本提議今年3月底是最後一次轉冬夏令,屆時轉了夏令後,10月27日應該不用再轉回冬令,一直使用原來的夏令時間,但有成員國稱國內要再作研究,歐洲議會於是通過最快2021年才實施廢除冬夏令制,令今年秋季又要用回冬令時間。
應否實施冬夏令,有很多不同正反理據,但歐洲3次引入夏令時間,全部都與節省能源有關。歐洲在兩次世界大戰都曾經使用夏令時間,因為需要省下能源讓軍隊使用,而軍隊也盡量有最長的日間時間進行行動,當兩次大戰分別結束後,歐洲各國很快就恢復原本的標準時間。到了1970年代發生能源危機,歐洲各國才再陸續實施夏令時間。由此可見,冬夏令問題對作息習慣及人民健康有何影響,或是讓人們可享受更長的日間,政府在決定用什麼時區時,不太考慮這些因素。
歐洲各國原本也不是在同一天轉冬夏令,甚至夏令不一定要是校快一小時,可以是半小時或兩小時。歐盟前身歐洲共同體在1980年推出法令,規範成員國在同一天轉時鐘,1981年生效,但那時候也只是轉夏令的日子統一在3月最後一個星期日,轉冬令的日子仍有兩個,一個是9月最後一個星期日,英國和愛爾蘭則是10月第四個星期日,到了1996年才變成全歐盟統一在10月最後一個星期日轉冬令,並在2000年正式推出法令,確認目前的做法永久生效,直至另行立新法令為止。
至於歐洲人現在普遍傾向廢除每年轉時鐘兩次的做法,是因為每轉一次時鐘,的確會影響身體健康,美國有研究顯示,轉夏令、即校快一小時,翌日心臟病發的個案較正常平均高約兩成,而轉冬令、即校慢一小時,翌日心臟病發的個案則較正常平均數字低約兩成,理由是校快一小時,當天睡眠會少了,影響健康。由睡眠被打亂了而引發的不只心臟病,中風等很多疾病的個案數字都在這兩天有明顯波動,連自殺數字都會高一點。這兩天的車禍及引起的死傷數字也顯著較正常高,一方面跟司機睡眠質素有關,另一方面跟「黃昏」突然變光或變暗有關,司機駕車或行人過馬路時較易出事。同時,經濟及社會轉型,工業減少,夏天撥快一小時已不太能節省能源。
歐委會去年進行過網上調查,84%回應者支持廢除冬夏令制,只有兩個成員國的人民希望保留,分別是希臘(56%傾向保留)和塞浦路斯(53%),第三多人希望保留冬夏令的是另一個地中海國家馬耳他(46%)。6個國家多達九成人贊成廢除,分別是芬蘭(95%)、波蘭(95%)、西班牙(93%)、立陶宛(91%)、克羅地亞(90%)和匈牙利(90%)。希望不用再校時鐘的人士中,最多人稱是出於健康理由(43%),而希望保留現制的人士,最多人提出的理由是令晚上都可有閒暇活動(42%)。
被問到如果一定要廢除冬夏令制,傾向選用冬令(即原本的標準時間)還是夏令,大部份國家的人民選用夏令,只有芬蘭、丹麥、荷蘭和捷克希望用冬令。最希望用夏令的3個國家依次為葡萄牙、塞浦路斯和波蘭。